古人将秋三月的时令称为“容平”,是说自然界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平静待收的景象。这个季节,地气清肃,人们应当早睡早起,这样才能保持神志安宁。早秋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要适当地冻一冻。"春捂秋冻”是指导人们适时地增减薄衣服和夹衣适应外界气候,增强身体应变抵抗力·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此时适宣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应。人们此刻津液不足,容易出现肺燥伤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咳嗽等表现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咳嗽是秋天最常见和令人困扰的病症,止咳偏方一大推,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些人看遍医师,却仍要命地咳不停,俗话说,医师怕咳嗽,主要是咳嗽成因很多样,且复杂相兼难分清·中医有言:五脏皆令人咳,所以不只是外感致病,各脏腑的内虚都会造成咳嗽·一般外感的咳嗽约两周内皆会平和,但如果咳嗽超过两周,不见好转,且意咳承甚,有痰无痰就很重要,还有咳的时间及特点很重要,这都是医师要仔细判断的·综合许多慢性咳嗽的原因,例举常见咳嗽体质对应的问题让大家了解,气虚的病人,多见气喘及鼻炎的问题,气喘原因的病人多易入睡有哮鸣音与清晨四五点多见咳嗽阵作不止:鼻炎多见有鼻塞、清鼻涕、鼻目痒、打喷及常常要清喉咙等,这是时常鼻涕倒流刺激喉咙所引起的咳嗽,常伴有痰·气虚体质的人避免咳嗽要多运动且少吃赛性及生冷的食物,例如瓜类水果、虾蟹、生鱼片、冰及竹笋等,要多食补气的食物,如粥及黄芪等·阴虚的病人,多见压力、胃酸逆流及药物敏感等问题,咳嗽原因常因压力来时陈发:胃酸逆流原因多见有干咳及伴有晨口干和失音及胸闷痛症状,药物致咳多见服高血压药·阴虚体质的人避免咳嗽要多吃滋润养阴的食材,如豆浆、木耳、莲藕、海带、蜂蜜水、西洋参、梨等,避免干燥的环境,早睡忌急·2009年AJRCCM医学期刊一篇研究报导指出,自天活动量少、下肢循环差的人,容易因夜半水液回流上躯干造成呼吸中断及咳嗽,这就说明了中医气虚咳嗽的一部分机理,所以气虚体质的人要多运动来避免咳嗽找上门·具体而言,入秋以后宜早睡早起,安神宁志,调摄精神,以顺应秋令的特点,保养肌体的适应能力,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若平素感觉唇干舌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者,为胃阴不足,宜予益胃汤(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冰糖)以生津液,养胃阴·若口干鼻燥、干咳无痰、舌干无苔,为肺阴不足,可予百合、麦冬、雪梨干之类,以养阴润燥,甚者可与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玉竹等,清养肺胃,也深合秋冬养阴之旨·此外,在秋季生活中,根据秋季气候的特点,还可少量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保健如白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以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
立秋后,雨水逐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秋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季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热·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所以人们把秋季的温燥称为“秋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