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慢性疼痛杀手-骨质疏松症

作者:林佩莉医师

陆女士多年前即开始出现腰背疼痛情况,每因休息或按摩后缓解,但自从绝经过后,症状开始频繁出现,时常在办公后腰背痛发作,久站、久坐后疼痛加剧,有时弯腰、运动或咳等用力较猛时疼痛亦见加重,最近由于加班及应酬频繁后感到疲倦加重,腰背疼痛情况显著,并发觉自身驼背情况明显,连带时常感觉膝盖挛拘及酸软不适,服用松弛剂等药物后未有改善,最终来院看诊,经检查后发现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组织受损,导致骨量减少、骨质变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代谢障碍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钙、维生素D的缺乏以及酸性体质,一般临床症状:骨骼关节疼痛、四肢乏力:以腰背痛多见,或出现疲乏无力;驼背、身高降低;呼吸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症状骨折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中医骨病中,归纳于“骨痿”范畴中。以中医整体观念,骨质疏松症仍是由于人体机体生理顺应性下降,尤其是肝脾亏虚、气虚血瘀为主,而引起的全身性、退行性骨病,本应多以老年人为主的疾病,由于环境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及中年族群的骨质健康亮起红灯。外因:感受寒、湿之气·内因:五脏虚损,尤以脾肾亏虚为主·气血功能紊乱,多见气虚、血瘀·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因素:内分泌因素:由于激素水平缺乏及下降,所以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低钙饮食、维生素C和D缺乏、蛋白质缺乏:废用因素: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骨萎缩等;药物因素:制酸剂、抗癫痫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肿瘤药、肝素等;疾病因素:肝肾疾病、肠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其他因素:如酗酒、吸烟、长期的强度过大运动等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法

应从年轻时期开始做起·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
坚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锻炼,多接受日晒,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
定期检测·中年过后,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确诊骨质疏松症者,进行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预防摔倒、颠簸等措施·


@要怎样从饮食、生活来控制或避免骨质疏松症发生?
注意饮食的均衡,多吃维生素D、钙质等矿物质丰富的食品
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多食用蔬果、少饮用碳酸饮料、少吃高磷食物,可增加如牛奶、蛋类、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
晚餐后补充钙剂,每日800mg
避免熬夜、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中药食补调理

可以适当选用补肾益气的中药进行机体的调理。可适当选用杜仲、桃仁、黄芪、淫羊藿、木香、黑豆、熟地、骨碎补等中药进行定期调理·


简单的外治方法:
外敷(足浴、泡澡)法:
材料:艾叶30克、杜仲10克、五加皮10克、红10克、生姜10克

制法:以1000-2000cc的水煮滚,煮沸5分钟后倒入脸盘(足浴桶、浴缸)中,以毛巾沾湿后外敷于患处,若是足浴或泡则需要将药量、水量加倍即可,每日1次起到强筋骨、补肝肾、祛风活血效果


接着介绍二个强壮筋骨的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次,每次约5分钟
保健功效:强壮健体


命门穴
位置:第2腰椎棘突下(正对肚脐,在脊椎上)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次,每次约5分钟
保健功效:强筋壮骨补肾


@以上提供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其实仍根据个人体质的变化及不同,而有相应的方法,筋骨问题除了寻找专业中医师进行个性化中药改善体质治疗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增强平时的锻炼及运动时间,通过内外治疗才能拥有强健体魄。


陆女士在经过了中医药调理,并调整自己饮食习惯,增加日晒及运动锻炼,急性疼痛时配合按摩等物理治疗,腰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精神也改善许多,腰背也能挺直,驼背情况缓解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头质量发生改善引起的一系列筋骨疼痛情况,但根本仍是由于体质虚弱、机能下降引起,若只是一味地针对疼痛症状服用止痛或松弛剂药物,却忽略了体质调整,长期下来则会导致耐药性增加,进一步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除了必要及时的用药之外,应按照医师指示,增加日晒、运动锻炼,配合饮食、中药治疗等,增加骨质密度,强化筋骨力量,才能避免骨质过速的流失及骨质疏松提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