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秋照顾身心要气魄

作者:黄宗瀚医师

中医看待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是整体性的,人与自然这大宇宙或人体本身的小宇宙都充满了互相影响与生克的关系。

月圆之夜,有美丽哀愁的故事,也有变身狼人的惊事件,这并非魔幻故事中的情节·近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观察发现,满月确实会诱发人性中的"狼性”,令人脾气暴躁,更具暴力倾向和攻击性:有可能月圆之夜的月亮更加明亮,一些人因此难以入眠,由此可能产生狂躁情绪:再者水约占人体重量的70%,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称之为生物潮·满月时,月亮对人的情绪影响比较大,易使人亢奋激动……无论何种原因,中医看待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是整体性的,人与自然这大宇宙或人体本身的小宇宙都充满了互相影响与生克的关系·中秋后阳气日消,阴气日盛,万物由生长繁茂到成熟凋谢,秋收冬藏逐渐下坡,人们的情绪也随着气象萧瑟,情绪容易忧愁低落,过则悲,弱则怒《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的最高精神体一五神(神、意、魄、志、魂),依附于物质形体五脏,而由生理五情志(喜、思、忧悲、惊恐、怒)滋生、壮大·宇宙依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生衍繁殖,万物茂盛,循环往复,人为大自然之精灵,天人相应,五脏、五神、五志合五行,生生不息,如果在五情志过板,出现情志异常时,就应该运用五行相克规律制约过板之情绪,使人的精神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精神、情志的调养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而四季及潮汐带给人们的情志变化是我们顺应自然地重点。

肺的情志表现为生理之忧,充养五神之魄,藏于肺,肺魄之内涵有本能的自觉、自卫、自知、如果出现病态则忧愁伤感,杞人忧天,悲哀不能自拔,过忧则伤肺,肺失宣发肃降,忧悲则气消,表现出意气消沉·肺藏魄,肛门上通于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故亦可称之为魄门。魄门具有定时开启、排出糟粕的功能,魄门的排便功能直接源于大肠的气化传导功能,而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与否,与魄门的开后密切相关:肺主气具有宣发肃降之职,并通过经络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气化与魄门的后闭排便,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及宣降作用·肺气充足,宣降协调,津液得布,则大肠气化有力,门闭正常:若肺气亏虚,肃降无力,则大肠传导缓慢,门开无力,而致便秘;若肺气壅滞,易使大肠气滞,门后闭失常,亦见便我:前两集文童中对秋天养肺润燥及防病作了很多论述,本期我们就要来想办法在秋天滋魄养肺气来防秋愁,并避免秋风萧瑟令人面容皮肤憔悴,也让肠道通畅来保持健康,这都是让我们能疑神敛气过秋入冬的重要法则·


深秋的养身小秘方
1常见穴位调理
支肤有问题,多从肺经入手,如尺泽穴、鱼际穴、少商穴帮助清肺热消皮肤病·
觉得气吸不上的感觉,可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板佳。尺泽穴也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例如高血压症、哮喘症、遗尿症·

手腕上的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经气在此处分散并流向四方的地方,按揉此穴可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2.调节“悲秋”情绪心理
早睡早起,放松忘忧,这样才能顺应秋收之气。

运动接触阳光,每日健走30分钟,增加活力,增加肺气
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例如安静看书,并不使神志外驰;例如不逛街,以保肺之清肃之气,这就是顺应秋季季节特点,在精神上养收的方法办公室内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起来走动走动。


3.药膳食疗
西洋参泡茶饮,每天约3克,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老姜、红糖、梨子共炖代茶饮
枫斗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适量吃点滋润性食物,能够达到润肺的作用,防止干燥便秘问题的发生。
用柚子、枇杷熬炼的膏,是润肺养阴止咳的滋补品
黄褐斑属临床难治之症,以宣通理肺,通阳散斑之法获效,常用荷叶、百合、贝母等·
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所谓少辛,就是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
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

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防御功能,来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肺虚者应少吃生萝卜、萝卜子、生姜、大蒜、胡、洋葱、槟榔、菊花、白酒、卷烟等


4.艾灸及呼吸
灸“肺前”穴,肺前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幸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经常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可以增强肺肾功能,延缓衰老。很多人由于肾功能不好导致肾不纳气,就要适当补肾,从根本上增强肾功能·所以,肾气足的人肺气才能充足,肾气衰弱的老人,肺气不足,所以一般都呼吸短促·同时,经常深呼吸,又可以促进肾的吸纳功能,从而达到养肺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