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反复难愈-过敏症

作者:林佩莉医师

洪女士为公司经理,时常在办公室内出现喷、鼻塞、流涕情况,应酬交际时常因食物出现皮肤瘙痒、面部红疹情况,每次服用抗过敏药后可稍微缓解,但过敏的情况却越见加重,最近由于天气憙冷,室内外温度差距较大,又适逢岁末新年,有多场春酒拜访等应酬后,开始出现了严重喷、流涕不止,手脚皮肤泛红及红疹、瘙痒,服用药物后未有改善,经检查诊断后,对多项的食物及接触物过敏。


过敏,是指机体的变态反应,也就是人对过敏原物质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导致这种反应的物质就是所谓的“过敏原”。在正常的情况下,机体会制造抗体来保护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但过敏体质者却会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当我们食入、吸入或触摸到后身体就会产生过度反应·内因是由于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再接触了外在的过敏原物质,如饮食(鱼、虾、蟹、蛋、奶等)、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花粉、尘螨、冷空气等),加上处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时更容易发生,临床主要症状包括了多部位的情况,尤其是鼻部、眼睛、皮肤及霄肠道的过敏情况,可能出现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咽痒、眼睛干涩瘙痒、哮喘、皮肤瘙痒或红肿、色斑沉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过敏特异反应在呼吸道,有可能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是甚至有哮喘持续状态,导致死亡情况·

▲如过敏反应发生在血管,容易出现过敏性紫癫情况,出现血管水肿、出血,导致皮肤瘀点及红疹、腹痛、或关机肿痛情况,特殊类型可导致瘫痪和昏迷。

过敏体质者由于对外在因素“过度敏感”的关系,出现各部位反应,所以称为「过敏」症·中医研究发现,过敏现象除了是禀赋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外,还由于肺、脾、肾脏腑功能紊乱及体液(血液、粘膜等)的失衡,导致憙、湿、毒蓄积在体内,使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下降引起过敏体质,而外邪(过敏原物质)此时容易侵入体内,造成粘膜发生变态反应,形成瘙痒、水肿、充血、溃烂发生,出现一系列过敏症状。发病机制和原理包含内外两大因外因:感受风、憙、热、湿之气,导致肺、、肾功能失调,运化、代谢、调节失司,或因接触、进食造成过敏症状发生 ·

▲内因1.先天来赋不足 2.素体亏虚或年老代谢失常过敏症状的发生和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同一环境中接触某些物质,有人过敏而有人不过敏,就是说过敏现象只会在特定的人身上出现,而很明显这是由于具有过敏体质者,机体生理功能和适应性调节能力紊乱或低下的表现。人之基源于父母,出生时即存在个体差异,过敏原物质本就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产生过敏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身的过敏体质,由此可知,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所以具备良好的体质才是改善过敏的一大关键·美国一项针对过敏性人口的调查显示,全世界人口中有30%~50%是过敏体质,若父母同时都有过敏体质时,小孩有70%比例遗传过敏体质


容易导致过敏发作的因素:

1、吸入式:花粉、粉尘、螨虫、动物毛皮屑、油烟、油漆、煤气、香烟等·2、食入式: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贝类海鲜、酒精、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芒果、菠萝、坚果等·3、接触式:冷热空气、雾霾、紫外线、辐射、化妆品、香水、洗发精、沐浴乳、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等)、细菌、委菌等·4、注射式:青委素、血清等·5、自身组织:精神紧张、工作压力等。过敏要如何诊断?一般医师遇到过敏症的患者,第一步一定是先检测多项过敏原指标,但仅根据过敏原正常与否来诊断,误诊的机会非常大:过敏原和过敏症虽有密切关系,但过敏原的异常,不见得一定会引发过敏症状出现,很多过敏患者症状发作时,常有非过敏原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正确诊断过敏症,只有检验过敏原是不够的,最主要需根据既往病史来判断,并通过血液、分泌物、便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红细胞沉降实验、皮肤试验法(包括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眼结膜及口腔黏膜试验等),先判断是否有急性发炎的情况,导致了过敏症状的出现,或是过敏症发作,还有结合发病时间、地点、工作职业或活动范围才能正确的判断,给予病人最适宜的治疗方式。过敏症由于涵盖范围及部位较多,比较不具有特殊症状,一般多以过敏性鼻炎、皮炎、哮喘等较为常见·


过敏的中西医治疗方向

西医1.医师会为病人作血液检验,检测过敏原及血清、分泌物中lgE、lgA、lgG、IgM含量的测定·2.给予抗过敏药物服用,如抗组织胺药、钙剂、免疫抑制剂、益生菌等,根据不同症状给予对应的药物口服·3.移去或中止诱发过敏症状的原,避免接触会引起过的物质:4.若反复未,长期口服药物未见效者,进一步脱敏治疗(舌下、皮下注射)中医 过敏症状是病之外在表现,体质才是病之根本问题·临床上要区分寒热虚实,实者多为机体湿热瘀滞;虚者则是寒湿内蕴、素体亏虚不足,然临床多见虚实夹杂、憙热交错,治了上仍需注意「急治其标,缓治其本」的原则。

1·过敏性鼻炎《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故鼻部问题当责之于肺,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故基本原因认为肺、脾、肾功能失调为本,运化纳气功能减退,三者互相影响,再加上外邪侵袭鼻窍,易见流涕、喷、鼻塞等,重在温补肺气、健脾温肾·针对鼻炎常以通窍宣肺类的中药为主,如: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自芷等。

2·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中医认为,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理多为桌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导致接触某些物质后易使邪毒侵入皮肤,蕴郁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于肌肤出现红疹、瘙痒等情况·根据虚实区分为热毒湿蕴及血虚风燥·热事湿蕴者皮损鲜红肿胀,自觉灼热、瘙痒,可伴发热,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血虚风燥者病情则反复发作,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瘙痒剧烈,治宜清热祛风、养血润燥·针对皮炎、温疹常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类的中药为主,如:银花紫草、蝉衣、当归等·

3·过敏性哮喘《内经》有"喘鸣”记载,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专于痰,后世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但仍有区别哮病是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喘证是以气息迫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局,鼻翼动,难以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发作期以止喘为主,缓解期,标本兼固,治疗以豁痰祛邪利气、降气平喘、益气健、壮阳固表补肾固纳等治则着手,缓解喘促不适情况。针对哮喘常以降气平喘祛痰类的中药为主,如:陈皮、半夏、苏子、杏仁、莱菔子等


除了针对体质的个性化中药调理外过敏症还可配合针灸、外用药治疗 


▲针灸 针刺治疗的穴位主要起到宣通降浊、祛痰利气,而艾灸则是起到温通气血的调节作用·可选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如尺泽、合谷、曲池、迎香,配合足太阳膀胱经肺、脾、肾俞,根据情况使用退热的并穴少商、商阳,帮助退热解毒,此外,针对皮炎、湿疹等病变部位若是在其周围的腧穴,进行适当、少量的放血对于消肿退热解毒也有较好的疗效·

▲外用药 临床可用鼻渊育、苦参止痒膏等外涂鼻部、皮疹、湿疹患处,通过粘膜吸收改善微循环,以达到宜通消肿、清热解毒止痒之功效。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式,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缓解或避免过敏症的发生??


▲过敏有预防的方法吗?当然是有,可以从下面的几点着手:1.改变生活习惯,做到不熬夜,维持充足休息时间·若是时常熬夜,会让身体一直处于发炎状态,本身有过敏体质者,就更加容易产生对抗作用:2.增加规律适度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新陈代,可以促进循环,帮助过敏因子排除体外,注意室外环境,避免在马路上等长时间运动。3.饮食控制 过敏体质者身体大多一直处于发炎状态,会导致体内津液的耗损,饮食上增加胶质多的食物,如木耳、莲、山药、菇类等。
要怎样从饮食来控制或避免过敏症发生?1.注意饮食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因为某些食物也是过敏原之一·2.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维生素C有抗病毒能力,如小白菜、蕃茄类蔬菜以及柑桔、柠檬等水果;维生素A可以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及上皮细胞的功能,抵抗外邪侵袭,如胡萝卜等:维生素E则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如卷心菜、花菜、芝麻等·3.适当食用洋葱、大蒜:有研究指出,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预防过敏症发病·4.增加植物蛋白摄取:像大豆、糙米、荞麦、谷豆类制品、豆浆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5.避免冰冷食品:冰凉食品容易刺激消化道引起血管、肌肉的紧张、收缩,易使过敏反应诱发或加重·6.注意季节变化:在季节交替等流感易发期间,到公共场所应注意戴口置,避免感染,加重过敏症状,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7.防治慢性疾病:及时治疗鼻腔、呼吸道等邻近组织的疾病,如属桃体炎、咽喉炎、龋齿、肺炎感染等


简单的外治方法:

1·熏鼻法:材料:鹅不食草30克、白芷2克、羌活15克、菊花12克 制法:倒入锅中,以500-1000cc的水煮滚后,约2-3分钟,以蒸汽熏蒸头面或鼻部,可加热反复使用,每日2次·起到通窍宣通效果。

2·外洗法:材料:紫草30克、银花6克、菊9克、蒲公英30克 制法:以500-1000cc的水煮滚后,熏蒸起疹处,待水温渐后冲洗患处,每日1次·起到消肿止痒解毒效果。三个改善过敏的穴位按摩1.迎香穴 位置:位于鼻翼旁开1厘米处的鼻唇沟中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每次约5分钟 保健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2.中府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1寸,属于肺经募穴,募集其他脏腑传来的气血物质再输送给肺经,能肃降肺气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次,每次约5分钟 保健功效:止咳平喘、健补气 3. 血海穴 位置:位于大腿及膝内侧,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拍打2次,每次约5分钟 保健功效:利湿清热,化血止痒


以上提供的各种过敏症之治疗,会根据每个人体质的变化及不同,而有对应的方法,为了更佳地改善体质,还是需要寻找专业中医师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为宜·洪女士在经过了中医药调理,并调整自己生活作息及饮食,增加运动锻炼,性期时配合抗过敏药物的治疗,流涕、喷嚏的鼻部症状明显缓解,次数减少,皮肤瘙痒及红疹消退,精神好转。过敏症虽然是以呼吸道鼻咽部流涕、咳喘症状;皮肤黏膜红肿炎症;消化道腹泻等外在症状反应,但根本仍是以过敏体质为主,若只是一味地针对症状服用药物,却忽略了体质调整,长期下来则会有过多代谢废物国积体内,进一步出现其他严重之并发症·因此除了及时用药之外,应按照医师指示,正常作息,增加锻炼,配合饮食、中药治疗等,控制过敏反应的发生,避免其他并发症出现。